欢迎光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九游会j9官网ag登录入口官网! 今天是:
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

四川省造纸学会

联系电话:

028-83229689
您的位置: 网站九游会j9九游会j9官网ag登录入口官网ag登录入口首页 > 行业动态 > 省内 >

    【历史】夹江纸业:一段不拿枪的抗战史 -j9九游会老哥交流必备社区

    阅读次数:     发布时间:2022-04-07 10:28:24
           1937年,“七七卢沟桥”事变爆发,日本全面侵入中国,中国的纸业重镇大都沦陷了。
    
    

           这时候,四川的夹江纸业义无反顾站了出来。这是全民抗战中的一部分,是夹江人的荣耀时刻。他们生产的手工纸除了书画纸外,还大量用作新闻、出版用纸。


           战时纸荒专员赴夹江督促纸业生产

           1937年,“七七卢沟桥”事变爆发,日本全面侵入中国,10月,国民政府就把首都迁到重庆,四川成了抗日的大后方。而此时,200多家报刊、通讯社,38所高校,还有多家出版机构,都需要大量而稳定的纸张供应。

           《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资料汇编》记载,1940年5月,迁入四川的印刷企业有:京华印刷所、时事新报馆、楚璋印刷所、上海印刷厂、文华印刷所、华丰铸学所、申江印务局、生活书店、汉光印书馆、时代日报社、振明印务局、丽华制版所等12家。迁入四川的造纸公司则有三家:谌家矶造纸厂,又名“建国造纸公司”,入川后设厂址于成都;中元造纸厂,入川后在宜宾设厂;龙章造纸公司,设厂址于重庆。三家工厂内迁设址的经历也艰辛备至。

           印刷厂和造纸厂在数量上,前者饱和,后者严重不足。当时机器造纸业落后,文化抗战显然面临弹药不足的困境。

           四川省派了专员梁彬文前往夹江县督促纸业生产,县长罗国钧更是四处查访、调运物资、发放贷款、组织生产。槽户们被调动起来了,河东马村、大路坎、迎江、漹城、黄土,河西木城、南安、龙沱、华头、歇马,十里八里的村落间,像碉堡一样的篁锅冒起了青烟。
           
           历史悠久清康熙时夹江纸进入皇宫

           当时,夹江的造纸大户石子清因脑溢血英年早逝,他的造纸事业却因一个人的到来而发扬光大,这个人就是张大千。

           1939年,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回到成都,为前往敦煌写生备办宣纸,可是满成都跑遍,竟然买不到宣纸。

           现实就是这样,供应宣纸的安徽已沦陷,无纸可供。

           有人提醒他前往夹江看看,1939年冬,他来到了夹江石子清的作坊。石子清的作坊在夹江县马村石堰村,是一家声誉很高的造纸作坊。

           石子清作坊的技术并不因石子清的去世而减弱,儿子石国良变成了这家作坊的主人。张大千花了一段时间蹲窖池、看沤竹、捶竹料、上篁锅、辨帘纹、捣石臼、上纸榨、刷纸、切边角。

           技师们告诉他,夹江纸历史好比他的胡子全部接起来一样长,唐代美女薛涛的父亲曾经在夹江做过“南安驿吏”,从当地人那里学会了抄纸,他的冰雪聪明的女儿薛涛更是厉害,用胭脂木浸泡捣碎成浆,杂以芙蓉皮,加芙蓉花末,渗以云母粉,制成彩色的“薛涛笺”。

           康熙22年(1683),夹江纸“方细土连”被钦定为“供纸”,进入皇宫。乾隆41年(1776),夹江宣纸“长帘文卷”被作为科举试卷“进士试”的专门用纸,每年贡奉十万张。

           这一段辉煌的历史让张大千信心大增。

           大千先生亲自动手制作“蜀笺”纸

           但张大千发现,纯竹料制作的书画纸还是有三个缺点,拉力不够,绵韧性弱,抗水性差。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呢?

           有人提议在竹料中加入一些棉麻,寸把长,解决拉力和绵韧性问题,再配一定比例的白矾和松香,前者增加白度,后者增加抗水能力。

           这样,再重的笔,再浓的墨,都不会影响书画家的汪洋恣肆的发挥了。

           试验了很多次,做出来的样品让张大千先生欣喜若狂。这种新型书画纸的诞 生是书画家和造纸家们精密配合的结果,开辟了夹江纸业的又一新路。

           张大千亲自参与制作的这种纸名“蜀笺”,纸上有这两个字清晰婀娜的暗纹。两种纸幅,四尺乘二尺和五尺乘二尺五,云纹的花边,加上“大风堂造”字样,这是世界上绝无二致的书画纸。

           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诞生的书画纸“大风堂造”蜀笺,拯救了一个伟大的书画家,当他笔下的敦煌保留下来276件作品的时候,历史突然发现,那是一个伟大画家创造力最井喷的时期,没有夹江提供的“蜀笺”,这场战争还将蒙受另外一个巨大的损失。

           如今,在龙门处靠外面是一个小院子,可以看到竹树蜿蜒的那条浅谷的大概面貌,回头看门楣,上方书“大风堂”三字,是张大千先生的笔意。门左右有当代书法家书写的对联,道是:

           纸乡已传千年史;书画可达万年情。

           抗战教材多为“未经漂白的夹江纸”

           我在夹江采访过九十一岁的许世钦老人,老人介绍说,抗战时为了生产报纸用纸,舀纸的纸帘都专门设计成报纸的幅度,纸帘的设计者一个叫薛义和,一个叫何兴源。

           《中华文史资料文库》第16卷曾有孔昭恺的回忆录:抗战时期,《中央日报》《新民报》《新华日报》《天府新闻》《工商导报》《大公报》等主要报纸全部或部分使用夹江土制纸张。《大公报》在重庆创刊,创刊号就是夹江土纸,后来日销售量10万份,成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,《大公报》的这份光荣因为有了夹江土纸的加入而增添了色彩。另外,抗战时期的教材,也多为“未经漂白的夹江纸”。


           以往,槽户们一根扁担,就把纸捆挑到县城。水路最便宜,因为是下水路,从青衣江的周渡、姜渡出发,经过乐山,叙府、泸州,然后在重庆上岸,这是一条线;另一条水路是到了乐山之后,转上行水路岷江(当时叫府河)到成都,因这条水路大都水流平缓,也是非常便利;第三条水路是通过人力陆运至青神汉阳坝,沿府河到成都。1930年,成都—乐山公路通车,人们用大板车、马拉胶轮车、汽车等,经过眉山、彭山等地,将纸张运往成都的比重开始逐渐加大。纸张行业因为这些重要商埠从而形成了成都帮、叙府帮、泸州帮、昆明帮。夹江的纸张市场主要在北街和金祥街,车船如织,脚夫如云。北街的纸张生意当天谈妥之后,第二天货源就准备停当,奔走在不同的线路上了。

           “一根扁担软悠悠,挑担白纸上泸州。泸州买我连四纸,我喝老窖雄赳赳。”这首夹江民谣,反映了抗战以前纸商的生活况味。

网站地图